近日,有专家指出,真正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于规则的对外开放和依法治国,应当是要点。需要真正学习理解相关经济规律的要义和推进改革开放措施的落地、落实。
在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开始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意图摆脱过去那种只讲规模和速度的增长方式,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避免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也就是防止一些方面的“内卷化”。近期,被频频提起的“内卷化”,这个词来源于美国人类学家戈登威泽,他曾用来描述一类文化模式,即那种达到某种最终形态后,没有办法使自己转变到新的形态,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
中国早就开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树立新发展理念,尤其是强调创新与开放,实现发展方式的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持续推进,并要理解其真正要义,面对去全球化的挑战,中国目前提出的双循环并不是否定开放,而是在面临外部环境挑战的情况下,更多地依靠内需继续推动经济发展,并进一步扩大开放。
中国想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通过创新,向全球制造业价值链高端发展;二是通过开放提高国内市场竞争并促使中国企业走出去,以企业国际化拓展市场空间。在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通过公平竞争,激励企业创新发展,走向世界。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也是防止发展内卷化。
经过多年推动创新与开放的过程,可以发现,并不能靠单一政策就能顺利实现目标,而是需要系统性的改革,以建设一个新的治理制度与市场文化,为创新与国际化提供土壤。
创新面对的障碍是系统性和体制性的,比如改革教育体系,改变原有的科研体制,进一步保护知识产权,建立激励机制等等,但这些改革必然会遇到一些原有文化基因的挑战,比如一种社会上的功利主义导向的氛围,其着眼于短期利益。
在国际化领域,中国也需要继续补课。首先需要制度性开放,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而这种接轨主要表现在建立基于规则和法治的市场经济体系,规则是透明与公正的。在过去,一些国内民营企业过度关注价格优势导致出口产品长期处于中低端水平,未来需要改变,加大转型力度,走向高质量和品牌化发展。
因此,中国发展需要进一步改变治理体制,努力改变一些内在驱动市场和个人运转的机制,同时,加上宏观的机制体制改革与相关政策,完善好基于规则和法治的市场经济体系。一方面,通过自上而下的系统性改革来推动创新、开放、法治等,另一方面,着眼于改变人的行为和动机的自下而上的改革措施也需适时跟上。
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正在面临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挑战,这些压力会通过持续强化部署改革加以应对。但同时,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还要满足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需求,并由此提升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治理,需要以制度系统性升级为前提,而不仅仅是局部的变革。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热门